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27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际药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医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来稿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各类基金资助论文在稿件同意录用后(收到修改意见时),应在修回稿件的同时附其合同书首页复印件,以资证明(投稿不需)。
文题、作者及单位:来稿列出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地名(省市、县)及邮政编码。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限于对该文能负责并解答有关问题者。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序号;责任作者(通讯作者)应加注 * 号上标。例如:
法菲亚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高 辉1,马小军2,温学森1,斯建勇2*
(1.山东大学 药学院,山东 济南250012;
2.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4)。
脚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项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通讯作者](包括Tel, Fax, E-mail)[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职称,从事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等)。
摘要、关键词: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应附摘要(200~500字)、关键词(8个以内)。实验性文章摘要一律为指示性摘要表述,不用四要素方式表述。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英文指示性摘要内容及字数不少于400字,不必直译,不要使用四要素(objective,method,conclusion,result)形式,以利于国际交流。本刊已被多家国际医药数据库收录,一经出版即可实现同步网上全球免费检索,请注意英文摘要的质量。
前言:一般不超过300字,应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及其文献来源,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及研究概况,明确提出本文的目的。注意尽量避免与文题及摘要文字上的雷同。
正文层次序号:用1…… 1.1…… 1.1.1……表示。层次序号后写明各层次标题,最后一层标题后接排正文。
实验材料:写明药物及对照品来源、批号。论文中实验药材的原植(动、矿)物名称要求使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范名称,并注明鉴定人姓名、职称及其工作单位。中成药质量标准文章中处方需写出全部药物组成、主要制备工艺(最好标明剂量)、产品为哪一级质量标准。写明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及试剂的规格。
数字与有效数字:数字作为量词及序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古籍文献的卷次、页码,农历及我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固定词语中作词素的数字用汉字,如二倍体、十二指肠等。应注意有效数字的取舍,测得的数据不得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作者应认真核实,确保来稿中各项数据的准确无误。
计量单位和符号:遵照国家法定标准及有关国际规定规范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如:L(升),mL(毫升),s(秒),min(分钟),h(小时),d(天),lx(勒[克斯])等。浓度单位用摩尔浓度表示,如:1 M硫酸应为1 mol·L-1硫酸;1 N硫酸应为0.5 mol·L-1硫酸;RSD(相对标准偏差)不用CV(变异系数);A(吸收度)不用OD(光密度);μg,μL或μm,不用μ;r·min-1(转速)不用rpm;压力单位应换算为Pa或kPa;血压单位可用mmHg表示,但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与kPa的换算关系;土地面积单位应将“亩”换算为m2;表示微量物质含量的ppm应写成10-6;以往用来表示化学位移量值的ppm也应废弃,如δ=2.5 ppm应写作δ=2.5,等等。
图表:力求少而精,能用文字简要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文字与图表不应重复表达。图、表应自明。图和表中的量与单位表示法应为:量的名称或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其间用斜线相隔,如t/min。请尽量提供原图或其复印件,照片用黑白片,显微镜照片应具长度标尺。表格用三线表,栏目项不应有空缺。
讨论: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新发现、结果分析及存在问题等,应避免不成熟的论断。讨论中一般不应有图表。
参考文献:依在文中出现的顺序于上角方括号内标明序号。应尽量引用近期公开发表的原始文献,勿引用内部资料。综述性文章应尽量使用 10年以内文献。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国外参考文献一律用原始文种著录,作者姓名均为姓在前,名在后(不加缩写点);英文杂志名使用缩写(不加缩写点);日文不可用中文简化字。作者3人以内全写,3人以上在第3作者之后加“等”。应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期刊[J],普通图书[M],专利[P],学位论文[D],会议录[C],汇编[G],标准[S],报告[R]。常用参考文献写法举例如下:
[期刊]作者.题目[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出版年,卷(期):页次.
例:[1]秦海林,李志宏,王鹏,等.中药玉竹中新的次生代谢产物[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42.
[2]Goodger N M,Gannon J,Hunt T,et al. Cell cycle reglatory proteinsan overview with relevance to oral cancer[J]. Oral Oncol,1997,33(2):61.
[书籍]作者.书名.卷次.版次(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次.
例: 张志耘.中国植物志.第69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25.
本刊一般3个月内寄给通信作者处理通知。如拟录用将另收取发表费。本刊对来稿有修改权。来稿寄回修改,若修改期超过2个月即作为新稿编号。经审阅如不录用,将尽早退回。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将在我刊刊用后一次性给付,并赠通信作者样刊2本。
中国中药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中药杂志发文量
中国中药杂志总被引频次
-
发酵虫草菌类产品的标准比较与评价
目前市场上已获得药品批准文号的发酵虫草菌类产品包括5种发酵虫草菌粉原料药及其相关制剂.由于原料药的起始菌株均为从天然冬虫夏草中分离而来,它们的名称和化学成分类似,临床作用也较为相近.但因其菌种和发酵工艺不同,质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临床应用也各有侧重,故在使用中应予以明确区分.该类产品的研究开发多在20世纪80-90年代,不同产品的质量标准差异较大,部分产品质量控制水平较低.且目前发酵虫草菌类产品存......
作者:杨平;赵晓霞;张永文 刊期: 2018- 03
-
甜叶菊在武汉地区的引种栽培
甜叶菊SteviarebaudianaBert.,又名甜菊,以叶或全草入药。原产于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三国交界的森林地带和高原地区。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引种成功。但各地均栽用露地种植的传统方法,以致产量较低,一般亩产干品450kg左右,经济效益差。近年来我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取得了优质高产的效果。......
作者:刘合刚;刘国杜 刊期: 2001- 07
-
黄芪、三七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MMP-9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三七总皂苷防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黄芪、三七总皂苷治疗组各40例,并与40例正常对照比较,分析3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脂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MMP-9,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
作者:刘宽芝;李静波;吕海莉;温进坤;韩梅 刊期: 2004- 03
-
栽培年限对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土壤培养法,对3个栽培年限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量变化进行研究,为阐明人参连作障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人参栽培年限增加对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量的积累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与新林地土壤(R0)相比,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纤维素分解作用和硝化作用均被显著抑制(P<0.05),且随人参栽培年限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三年生人参根际土壤(R3)微生物的活性低,......
作者:肖春萍;杨利民;马锋敏 刊期: 2014- 24
-
丹参及其近缘种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研究
目的:研究8份不同产地丹参和4种丹参近缘植物有性生殖特性,为其人工杂交育种积累资料.方法:用TIC法测定花粉的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河南丹参(包括栽培丹参和野生丹参)的花粉活力随散粉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在开花当天花粉活力高;其他产地的丹参及丹参近缘植物花粉活力随散粉时间的延长变化情况为先升高,再降低;在开花后2~3d花粉活力高.开花期间陕西丹参花粉活力变异大(RSD71.......
作者:钟国成;张利;杨瑞武;丁春邦 刊期: 2010- 06
-
喷雾干燥条件对骨痹颗粒复方水提液喷干粉吸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为研究工艺条件对中药复方水提液喷干粉吸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提供新方法.方法:以骨痹颗粒复方水提液为实验体系,分别以喷雾干燥进口温度、送料密度、送料速度、空气流量为考察因素,采集不同喷雾干燥条件下中药提取物的含水量与吸湿性数据,建立吸湿方程、吸湿速度方程、吸湿加速度方程,并以电镜扫描手段比较不同喷雾干燥条件下各样品的微观形态.结果:不同喷雾干燥条件下各样品吸湿动力学过程及其微观形态存在差异,其......
作者:宗杰;邵琪;张红芹;潘永兰;朱华旭;郭立玮 刊期: 2014- 04
-
《中华本草》药性数据中的四气规律
目的:以四气为核心,分析中药药性数据中气与味、归经、毒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实验研究、中药新资源开发等提供理论线索和数据支持.方法:在对数据等级编码基础上,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对《中华本草》中8356味具有四气属性中药的药性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四气与辛、甘2味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苦、淡2味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脾、胃、肾三经存在显著正相关(P<0......
作者:杨雪梅;林端宜;赖新梅;陈梅姝;黄璐琦 刊期: 2013- 09
-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菊苣与肠道CNT2结合的化学成分研究
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菊苣与肠道浓度型核苷转运蛋白2(CNT2)结合的化学成分,为探讨菊苣干预嘌呤核苷吸收的降尿酸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同源建模手段构建人CNT2三维结构模型,采用Vina软件虚拟筛选菊苣小分子化合物作用于CNT2的化学成分.以CNT2抑制剂7,8,3'-三羟基黄酮的打分为阈值,筛选出23个打分高于阳性抑制剂的菊苣化学成分.其中打分靠前的菊苣化合物是菊苣降尿酸作用的重要化......
作者:周月;张冰;林志健;张晓朦;李凡;王海鸽;王雪洁 刊期: 2016- 21
-
基于Walker 256恶性胸水模型的中药甘遂量-毒-效关系研究
该文考察中药甘遂的量-毒-效关系,探讨甘遂的毒效变化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恶性胸水模型为研究对象,在较大剂量范围内(甘遂0.045~1.620g·kg-1·d-1)考察甘遂对实验动物生化指标、胸水量等的影响,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甘遂的量-毒-效关系.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具有较多的胸水量,且与空白组比较,ALT,AST,LDH,HBDH,IFN-γ,IL-2,TNF-α显著升......
作者:沈娟;唐于平;徐远超;开钧;宿树兰;钱大玮;张丽;段金廒 刊期: 2016- 09
-
红花生育酚环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生育酚环化酶(tocopherolcyclase,TC)是植物VitE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该研究根据红花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reversetranscription-PCR)方法从药用植物红花种子中克隆得到生育酚环化酶基因序列,命名为CtTC,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1524bp,编码50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62.9kDa,等电点(theo......
作者:官丽莉;崔琪;韩雨彤;武云云;胡人阁;顾天瑶;李海燕;李校堃 刊期: 2016- 20
动态资讯More >
- 1 黄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 2 瓦楞子炮制前后砷含量的研究
- 3 中药资源普查中影像资料的采集与储存技术方法
- 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花素滴丸中灯盏乙素的含量
- 5 澜沧县受威胁药用维管束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
- 6 云母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黏膜保护作用
- 7 大豆多糖辅助淫羊藿总黄酮喷雾干燥及其对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 8 川芎中含阿魏酸效应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 9 催眠睡茄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 10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多成分溶出评价方法在葛根芩连片中的应用
- 11 细叶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
- 12 红花注射液舒张家兔肠系膜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作用机制的研究
- 13 胞内、外Ca2+在水杨酸诱导丹参幼苗迷迭香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 14 没食子酸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 15 封闭肠环法用于葛根多成分肠壁吸收代谢研究
- 16 不同促渗剂对香附四物汤外用贴剂中效应成分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 17 fMRI技术在胆碱能药物及其他神经递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展望
- 18 基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桑叶多组分药效相互作用研究
- 19 甘草次酸衍生物18-GA-Gly介导肝主动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内相关研究
- 20 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curcin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条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