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27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际药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医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药杂志2008年第17期文章
  • 铜、锌对栽培丹参的丹参酮类物质影响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究微量元素(铜、锌)对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的累积产生影响的机制,为丹参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砂培试验研究铜、锌对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的累积和丹参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并且探究了它们与基质中有效态铜、锌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的含量均随铜、锌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对丹参生长期内3种丹参酮的动态监测表明,铜、锌处理后60d时的3种丹参......

    作者:汪斌;刘德辉;谈献和;王康才;郭亚勤;代静玉 刊期: 2008- 17

  • 马钱子碱隐形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考察

    目的:制备马钱子碱隐形脂质体并与普通脂质体比较体外性质.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了0.9g·L-1马钱子碱隐形脂质体及普通脂质体,并比较了两者的包封率、粒径、释放度、稳定性等药剂学性质.结果:马钱子碱隐形脂质体和普通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80.7±0.5)%,(80.5±0.3)%,粒径分别为103.5,169.4nmG无论加血浆与否,马钱子碱隐形脂质体的释放度均显著低于普通脂质体.隐形脂质体更......

    作者:陈军;王玮;蔡宝昌;胡巍;王立杰 刊期: 2008- 17

  • 破骨风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破骨风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破骨风茎叶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氯仿和醋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5,7,3',5'-四羟基黄烷酮(1),(2S)-5,7,3',4'-四羟基黄烷-5-O-β-D-吡喃葡萄糖苷(2),甘露醇(3),二十九烷(4),反式对香豆酸(5),顺式对香豆酸(6),阿魏酸(7),反式......

    作者:孙佳明;杨峻山;张辉 刊期: 2008- 17

  • 陇中半干旱地区柴胡种植模式的优化筛选

    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为主,亦可全草人药.本试验所选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为中国药典规定的药用柴胡[1].柴胡始载于,被列为上品[2].......

    作者:邹林有;晋小军;陈垣 刊期: 2008- 17

  • 鄂产3种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定

    獐牙菜属Swertia为龙胆科Gentianaceae的大属,有植物约17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北美洲,其中我国有79种[1].现代研究表明本属植物多含三萜酸类(主为齐墩果酸)、山酮及其苷类、苦苷类及黄酮碳苷类等成分[2].......

    作者:张秀桥;陈夏静;陈家春 刊期: 2008- 17

  • 近红外光谱法定量分析药对葛根丹参提取液中主要成分

    药对葛根丹参源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物质特别是葛根素有明显扩冠状血管,改善正常和缺血心肌代谢作用.......

    作者:李燕燕;边宝林;杨健 刊期: 2008- 17

  • 3种柴胡种质花器外观形态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关系研究

    我国柴胡主要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1].三岛柴胡B.falcatum原产日本,已引入我国种植多年.近年柴胡野生资源已近枯竭,家种生产中栽培类型混杂、产量低、品质不稳等问题突出.......

    作者:杨成民;崔璐莹;魏建和;曹海禄;李梅君 刊期: 2008- 17

  • 刺五加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理变化研究

    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a.etMaxim)Harms是五加科五加属的落叶灌木,别名刺拐棒、老虎镣子、刺老芽等.春季其嫩茎、嫩叶作优质山野菜食用;根、茎、叶、皮、果实均可入药.......

    作者:王义;李仙;赵文君;孙春玉;张美萍 刊期: 2008- 17

  • 吴茱萸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diarutaecarp(Juss.)Benthl.,石虎E.rutaecarp(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rutaecarp(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的果实.......

    作者:康琛;李曼玲;殷文光;刘淑芝 刊期: 2008- 17

  • 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中药及复方

    周围神经损伤是外科中很常见的并发症,其修复程度直接关系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临床上常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将断裂神经缝合,再佐以辅助疗法促进神经再生来治疗.辅助药物中常见的西药有各种神经营养因子,但其固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中医学将周围神经损伤归为痿证和痹证,认为其病因是经脉瘀阻、气血虚亏、筋骨不用等,故常用中药为补气、活血、通络、补益药,包括单味药黄芪、红芪、银杏叶、当归、丹参、赤芍、淫羊......

    作者:魏少荫;张培训;杨德梅;张宏波;姜保国 刊期: 2008-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