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27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际药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医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药杂志2008年第7期文章
  • 吴茱萸降压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吴茱萸降压颗粒为我院内科专家张光奇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方,主要由吴茱萸、人参、泽泻、杜仲、大枣、生姜6味中药组成.具有调肝泻浊、降压固本的功效,用于眩晕头疼、失眠等症,常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1,2].......

    作者:张丽艳;杨玉琴;刘毅;李健 刊期: 2008- 07

  • 壳聚糖絮凝沉淀法在牛膝纯化工艺中的应用性研究

    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I.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酸,性平,人肝、肾经,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等功效[1].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免疫调节、抗凝血、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等作用[2],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牛膝皂苷(其苷元为齐墩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和牛膝多糖[3].......

    作者:刘益;王玉蓉;许文博 刊期: 2008- 07

  • 工程蝇蛆脂肪酸制备工艺优化及GC-MS分析

    蝇蛆,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据《本草纲目》记载[1],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食、除小儿疳积等功效,药用价值颇高.因其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常用作高蛋白饲料.现代研究表明,蝇蛆具有多种活性物质,如所含的几丁质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2];......

    作者:吴江林;华允芬;钱俊青 刊期: 2008- 07

  • 浅谈中药提取的出膏率控制

    出膏率是指按照规定的提取工艺生产,100单位质量的中药材所产出的流浸膏或干浸膏的质量.它是中成药制药行业提取工序一个特有的名词和重要的生产管理指标,与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关系密切,故历来为中药生产企业、车间甚至制药机械企业所重视.......

    作者:张为亮 刊期: 2008- 07

  • 银柴胡中豆甾-7-烯醇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dichotomaL.var.lanceolataBge.的干燥根.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甾醇类成分在银柴胡中含量相对较多[1],有文献报道此类成分也是其除虚热的主要活性物质[2],所以对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豆甾-7-烯醇进行了提取分离、制备、鉴别及含量测定.......

    作者:李曼玲;康琛;赵宇新 刊期: 2008- 07

  • 论中药复方药效研究

    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之间存在多种差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中药有其自己的特点.辨证论治是遣方用药的基础,配伍用药是中药应用的主要形式,方证相应是中药取效的关键,整合调节是中药的作用方式.上述特点决定了中药药效评价不能照搬西药的方法和标准.运用现代技术和中药自身特点建立中药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是正确评价中药疗效的关键.质量稳定是药效评价的前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疗效评价必不可少的工具,整合调节的......

    作者:郭丽丽;王阶 刊期: 2008- 07

  • 基于热力学观和还原整合的中药物质基础筛选模式和方法的设想

    中药药效物质是中药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基础,多年来一直是中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鉴于中药或复方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着物质基础筛选又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回顾近年来的研究,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作者:曹俊岭;李寒冰;肖小河 刊期: 2008- 07

  • 中国野牡丹科药用植物性能主治的研究

    我国药用野牡丹科植物共有17属63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从西藏至台湾的各省区.野牡丹科植物大多味苦、辛,或甘、辛,归肝、脾、胃经,具有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止痛等多种功效.野牡丹科植物不仅具有确切的药用价值,且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光明.......

    作者:常章富;吴嘉瑞;滕云霞;周驰 刊期: 2008-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