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27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HPLC同时测定掌叶半夏中四种含氮化合物的含量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掌叶半夏中葫芦巴碱、胸腺嘧啶、腺嘌呤和6-氧嘌呤4种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il-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乙腈-纯水-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结果:葫芦巴碱在0.2~1.0μg(r:0.9996),胸腺嘧啶在2.6~13μg(r=0.9998),腺嘌呤在0.55~2.75μg(......
作者:徐立军;魏胜利;王文全;高雪岩;王俊英;李琳 刊期: 2011- 10
-
HPLC同时测定决明子中4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决明子药材中蒽醌类和萘并吡喃酮类4种主要成分含量的方法,为决明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romasil100-5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水-乙腈-四氢呋喃-冰醋酸(100:23:5:1)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78nm,柱温30℃,流速1.0mL·min-1.结果:4种成分达到了基线分离.红链霉素龙胆二糖苷,决明子苷,aurantio......
作者:苏会娟;王祝举;唐力英 刊期: 2011- 10
-
野八角的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八角科Illiciaceae植物野八角Illiciumsimonsii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LH-20,Rp-C8,Rp-C18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野八角茎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别鉴定为ficusesquilignanA(1),醉鱼草醇C(2),醉鱼草醇D(3......
作者:柳继锋;张雪梅;施瑶;张泉;马云保;陈纪军 刊期: 2011- 10
-
景洪哥纳香中苯乙烯内酯的UPLC-Q-TOF-MS分析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建立快速鉴景洪哥纳香中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应用ACQUITYUPLCBEH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根据质谱信息推测了该植物氯仿提取物中12个苯乙烯内酯的结构.结论:本方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快速......
作者:姜苗苗;芮雯;符方方;赵丽丽;姚新生;冯毅凡 刊期: 2011- 10
-
禹白附生品和制品挥发油成分及稳定性
目的:比较禹白附生品和制品挥发油成分与含量的差别,并考察禹白附挥发性成分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禹白附生品和制品挥发油,立即通过GC-MS技术分离并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同时在不同条件进行放置,一定时间后再运用GC-MS技术分离并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从禹白附生品中共分离鉴定出43个化合物,从制品中则共分离鉴定出34个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15个......
作者:张婷婷;陈晓珍;罗应刚 刊期: 2011- 10
-
佛甲草中甾醇类成分的研究
目的:对佛甲草Sedum,lineareThunb.中的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技术对植物全草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佛甲草中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7-烯-3β-醇(1),豆甾-3β,5α,6β三醇(2),豆甾-5-烯-3β-醇-7-酮(3),豆甾-5-烯-3......
作者:牛晓峰;刘霞;潘兰;岐琳 刊期: 2011- 10
-
钩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钩吻Gelsemiumelegan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和半制备型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钩吻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其中9个生物碱类成分,koumine(1),gelsenicine(2),19-(Z)-akuammidine(3),gelsemoxonine(4),gelsemine(5)......
作者:张秋萍;张彬锋;俞桂新;王峥涛 刊期: 2011- 10
-
乳香中5种乳香酸成分含量分析
目的:建立乳香中5种乳香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评价乳香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AgilentS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250nm;柱温30℃.结果:12个批次乳香中α-乳香酸的质量分数为8.68~16.1mg·g-1,β-乳香酸的质量分数为53.5~246.9mg·g-1,3-乙酰-β-乳香酸的质量分数为38.......
作者:王淳;夏磊;宋志前;李青;王超;曾林燕;刘振丽 刊期: 2011- 10
-
葛根素注射剂致溶血的研究进展
葛根素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其致溶血的不良反应已严重影响临床使用.作者系统介绍了葛根素注射剂致溶血的实验室和临床病例研究结果,并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工作对葛根素致溶血的机制和过敏原进行总结和评述.......
作者:王琴;徐晓玉 刊期: 2011- 10
-
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植物的特殊毒性及致毒机制研究进展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alkaloids,PAs)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分布的成分,含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植物在民间被作为草药和植物茶饮品应用的现象极为普遍.然而,研究发现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具有明确的毒性作用,其中的肝毒性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生殖毒性、致突变和致癌性方面的毒性却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就PAs的生殖毒性、致突变和致癌方面的特殊毒性进行综述,主要总结了20世纪50年......
作者:韩佳寅;梁爱华;高双荣 刊期: 2011- 10
动态资讯
- 1 野拔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 2 白花地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3 毛蕊花糖苷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及机制研究
- 4 白芍中芍药苷及其衍生物的UPLC-MS/MS分析
- 5 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酚酸类和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
- 6 免疫亲和柱净化-在线柱后光化学衍生HPLC-FLD检测莲子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及其液质确证
- 7 药物特异质肝损伤因素、机制及损伤病机探析
- 8 磨盘草与其易淆品苘麻的叶形态-脉序图谱的鉴别特征
- 9 四逆汤中甘草减附子之毒的代谢组学研究
- 10 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血液流变性及血脂的改善作用
- 11 产地加工方法对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影响
- 12 银合欢种子总黄酮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 13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高甘油三酯血清刺激的VSMCs增殖的影响
- 14 槟榔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 15 静滴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
- 16 加味当归补血汤预防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 17 生脉注射液(新工艺)致食蟹猴类过敏反应实验研究
- 18 RP-HPLC测定白鲜皮中梣酮含量
- 19 蓝玉簪龙胆中苷类成分的研究
- 20 雷公藤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TwGPPS克隆与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