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27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际药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医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22期文章
  • 赤芍化学成分没食子酸丙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研究

    为了阐明赤芍化学成分没食子酸丙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归属赤芍代谢产物的原型成分来源,该研究首次对没食子酸丙酯进行了动物体内代谢研究.灌胃给予大鼠没食子酸丙酯混悬液,收集尿液和血液,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鉴定没食子酸丙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通过对比没食子酸丙酯和赤芍代谢产物的液质数据,归属赤芍代谢产物的来源.终从大鼠含药尿液中鉴定没食子酸丙酯代谢产物33个,从大鼠含药血浆中鉴定没食子酸丙酯代谢产......

    作者:梁静;徐风;尚明英;刘广学;王璇;蔡少青 刊期: 2013- 22

  • 中药材秦艽主要吸收成分群研究

    该研究通过制备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并对其转运活性进行了确认,以秦艽中的马钱苷酸、当药苦苷、龙胆苦苷、以及当药苷为检测指标,用HPLC对经肠囊主动转运吸收后被吸收进入浆膜层的秦艽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群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药材主要吸收成分群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在实验45min内,组织结构完整,转运活性良好;HPLC的专属性和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的RSD<5.5%;样品的萃取回收率......

    作者:朱金武;宋蓓;瞿文生;董延生;俞梦孙;朱晶晶 刊期: 2013- 22

  • 中成药二次开发战略及其核心技术体系

    中成药二次开发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创新驱动中药产业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围绕做大做强现代中药品种的目标,提出中成药二次开发理论及方法,简述为“1个目标、3项分析、5个明确及7方面提升”;进而研究论述了中药大品种培育模式、制药技术升级改造路径及核心技术体系的构建方法.......

    作者:张伯礼;范骁辉;刘洋;瞿海斌;张俊华;程翼宇 刊期: 2013- 22

  • 梅州客家民间医药研究概述

    为了继承和发展客家民间医药,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该文对梅州客家民间医药知识进行初步整理探讨.主要介绍了梅州客家民间医术、药物、药膳及凉茶文化,分析了梅州客家民间医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对策.希望为梅州客家民间医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邬伟魁;陈繁华;严倩茹;宋伟 刊期: 2013- 22

  • 对何首乌基原和品种的再认识

    何首乌的安全性近期成为关注的焦点,其肝毒的诱因众说纷纭,经考证发现了品种、使用习惯方面的一些问题,也许能为剖析其诱因提供一些线索.何首乌有赤(雄)、白(雌)之分,传统应用多雌雄合用,赤何首乌即何首乌Fallopiamultiflora,白何首乌即何首乌原变种F.multifloravar.multiflora.供同行参考.......

    作者:王智民 刊期: 2013- 22

  • 安徽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模式创新

    为保障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任务,安徽创立了三结合的技术队伍组织模式与符合实际的管理模式.围绕工作目标,综合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专业性及安徽现有中药资源分布和技术队伍实际情况,结合高校、专家、地方优势的技术队伍组织模式,充分发挥了各方力量,形成了高效的工作群体.责任人管理、经费管理及过程管理模式的建立,保证了安徽普查工作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及相对一致的普查进度.安徽普查技术......

    作者:彭代银;王德群;张珂;程铭恩;张玲 刊期: 2013-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