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27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际药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医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第22期文章
  • 金银花气味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该文通过测定金银花的气味及其化学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和多酚类的含量,将气味综合指标值与化学成分指标值相联系,探索气味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实验中利用数字化气味指纹分析仪(电子鼻)测量金银花的气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多酚类的含量;后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金银花气味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金银花气味综合指标值与绿原酸、多酚......

    作者:彭莲;李硕;闫永红;邹慧琴;杨晓芸;李佳慧 刊期: 2014- 22

  • HPLC-Q-TOF-MS和UPLC-QqQ-MS的三叶青主要成分定性与定量研究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快速鉴定三叶青化学成分,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QqQ-MS)同时测定三叶青中4种成分(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芸香糖苷、紫云英苷)的含量.HPLC-Q-TOF-MS法采用月旭Ultimate-X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0.8......

    作者:许文;傅志勤;林婧;黄学城;陈丹;于虹敏;黄泽豪;范世明 刊期: 2014- 22

  • 丹皮抗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分析丹皮及对照药材赤芍、白芍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与抗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HPLC-MS测定分析丹皮、赤芍、白芍各提取部位的HPLC特征图谱,用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测定样品抑制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的活性,运用偏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谱效相关性,并用HPLC-MS/MS指认样品主要成分峰.结果显示,各样品对急性肺损伤均有一定的药效,谱效相关性研究得出4个对药效贡献率较大......

    作者:汤明杰;叶永山;张旗;李健;雷海民;蔡程科;李强 刊期: 2014- 22

  • 近红外光谱法鉴别何首乌真伪的应用研究

    目的:建立近红外定性分析模型能够对何首乌真伪进行鉴别,同时区分何首乌与其炮制品制何首乌,可用于该药材快速筛查,加强药品监管效能.方法:采集30多份何首乌和制首乌样品以及其伪品白首乌、冀蓼、毛脉蓼的近红外光谱图,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何首乌定性判别模型和一致性检验模型,并尝试对不同产地何首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建模型能够将何首乌与其伪品准确识别,同时能够区分何首乌与制何首乌.结论......

    作者:韩莹;毕福钧;侯惠婵;张永耀 刊期: 2014- 22

  • HPLC同时测定独一味中7种成分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独一味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WelchromC18色谱柱,乙睛-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系统,体积流量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8,330,350nm,柱温30℃.结果:7种成分的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值为96.47%~102.2%,RSD为0.70%~2.2%.结论:地上部分各成分组间具有较好的相......

    作者:钟世红;古锐;王铃鑫;廖艳凤;郑小华;郑欣;曹赟 刊期: 2014- 22

  • 益母草香豆素类化学成分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MCI色谱以及反相C1s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益母草中的化学成分,运用有机波谱学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并进一步测试各化合物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从益母草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0个香豆素类化合物,依次为佛手柑内酯(1)、花椒毒素(2)、异茴芹内酯(3)、异栓翅芹醇(4)、异欧前胡素(5)、橙皮内酯水合物(6)、异橙皮内酯(7)、九里香酮(8)、......

    作者:杨槐;周勤梅;彭成;刘露丝;谢晓芳;熊亮;刘昭华 刊期: 2014- 22

  • RP-HPLC-PDA同时测定石见穿不同部位中5个三萜酸

    目的:建立RP-HPLC-PDA测定石见穿不同部位中5个三萜酸(坡模酸、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体积比),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05nm,流速0.8mL·min-1,柱温28℃.结果:坡模酸、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线性范围分别为0.09600~2.400,0.1......

    作者:姜琼;邹盛勤 刊期: 2014- 22

  • 南方大斑蝥不同地理种群成虫的食物偏嗜性研究

    随着环境的恶化,以及野生资源的过度采集,南方大斑蝥野生种群越来越少,在很多传统分布区几乎绝迹.为了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进行南方大斑蝥的规模化人工养殖.而人工养殖中成虫的食物偏嗜性是其种源筛选与驯化的关键.该文通过对南方大斑蝥3个地理种群的成虫的食物偏嗜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理种群的成虫偏嗜的食物种类有差异.武鸣种群的成虫偏嗜的食物为黄瓜花、丝瓜花和冬瓜花;田林种群的成虫偏嗜的食物为......

    作者:莫让瑜;孙年喜;彭锐 刊期: 2014- 22

  • 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的生活史及物候期研究

    为掌握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的生活史及物候期,在贵州大方县采用林下仿野生模式栽培红天麻,观察并记录其生长发育各阶段特征.整理的历时24个月的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生活史,将贵州仿野生栽培红天麻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中箭麻繁育物候期各自划分出5个时期,并详述各期特点.其结果可明确贵州红天麻仿野生栽培流程,为仿野生栽培天麻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提供理论支撑.......

    作者:张博华;刘威;赵致;罗夫来;刘红昌;黄明进;王华磊;李金玲;罗春丽 刊期: 2014- 22

  • 利用DGGE和454测序研究不同浙贝母种源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探讨不同种源浙贝母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以了解浙贝母的土壤微生态机制.利用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和454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不同种源浙贝在同一块地种植其根际真菌的多样性及组成.DGGE结果表明,本地种源(宁波种)根际真菌Shannon指数高于南通和磐安种源.测序结果显示宁波产地的浙贝根际真菌主要由子囊菌、半知菌、接合菌以及一些未知真菌组成.其中,3个种源根际大部分真菌种类相同,但每个种源均有......

    作者:袁小凤;彭三妹;王博林;丁志山 刊期: 2014-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