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27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际药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医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第14期文章
  • 银杏内酯类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研究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和白果内酯(B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该实验建立了检测大鼠血浆中GA,GB,BB的LC-MS/MS分析方法,考察大鼠经口服(ig)和静脉注射(iv)给药后血浆中3种银杏内酯类化合物的血药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处理软件,计算GA,GB,BB的药动学参数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显示,GA,GB,BB经大鼠注射给药后的Cmax分别为(......

    作者:司海红;耿婷;孙晓萍;赵洁;薛佳;李艳静;黄文哲;丁岗;王振中 刊期: 2015- 14

  • 外翻肠囊法研究葫芦素B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大鼠肠吸收动力学

    研究葫芦素B胆盐磷脂混合胶束(CuB-SDC/PLC-MMs)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葫芦素B混悬液进行对比.该研究采用外翻肠囊法制备离体肠吸收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葫芦素B的含量,研究CuB-SDC/PLC-MMs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状况,并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CuB-SDC/PLC-MMs在不同肠段不同浓度下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R2均大于0.......

    作者:程玲;申宝德;李娟娟;邱玲;沈刚;张利红;韩晋;袁海龙 刊期: 2015- 14

  • 藏药仁青芒觉配伍佐塔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

    探索佐塔对于仁青芒觉增效减毒的作用机制,该研究通过平行给药配伍佐塔与否的仁青芒觉后,对小鼠血浆中的毒活性成分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药代动力学进行比较研究.采用LC-MS/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浓度,以及利用Kinetica5.0药动学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非房室模型分析(NCA),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试验建立了同时检测血浆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LC-M......

    作者:李波;孙美;杨正明;陈奕君;刘盼盼;刘圆 刊期: 2015- 14

  • 石斛加工炮制和用法考

    对历史上石斛的加工炮制方法和用法进行总结以供今天使用石斛参考.经梳理历代有关石斛加工炮制与用法的本草医籍,结果表明:①石斛药用部位为茎,须去根、去芦;②因表皮致密,石斛较难干燥,为缩短干燥时间,古代用“桑灰汤沃”、酒洗、酒浸、“米饮浆晒”等处理方法进行预处理;③因体坚质韧,古人认为石斛入药须用切、锉、拍打、捣等方法充分破碎,否则难达药效;④古代石斛的加热炮制方法有炒、炙、焙、蒸、煮等(通常用酒共制......

    作者:杨文宇;唐盛;石冬俊;陈祥贵;李明元;唐显福;袁长江 刊期: 2015- 14

  • 药物过敏和类过敏的临床前评价要求概述

    药物过敏和类过敏反应是主要的不可预测药物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一般由药物、药物代谢产物或药物添加剂的免疫原性引起;类过敏反应可能是由药物刺激或激活炎症介质的释放而引起的.药物过敏和类过敏反应的临床前评价属于免疫毒性评价的范畴.由于不同类型过敏和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不同,目前没有任何一种体内或体外方法可以预测所有类型的反应.近年来FDA,SFDA,OECD,ICH,WHO等颁布了一系列针对药物免疫毒性临......

    作者:韩佳寅;易艳;梁爱华;张宇实;李春英;赵雍;王连嵋;卢禹婷;李桂琴 刊期: 2015- 14

  • 3种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评价及其机制探讨

    该文以不良反应报道较多的3种中药注射剂——鱼腥草、生脉和清开灵注射液为代表,借助小鼠类过敏反应模型,将含有0.4%伊文思蓝(EB)的各中药注射剂、阴性和阳性对照一次性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30min后,比较各组小鼠耳廓蓝染情况,以对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进行评价;另外单独将各中药注射剂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分别于5min和30min后取血浆和血清,ELISA法测定其中的组胺,VEGF,TNF-α和IL......

    作者:易艳;李春英;张宇实;赵雍;韩佳寅;卢禹婷;梁爱华 刊期: 2015- 14

  • 基于胃寒证的吴茱萸水提物镇痛及伴随毒副作用机制

    对吴茱萸水提物在胃寒证小鼠模型上镇痛作用的药效剂量范围及机制进行初步研究.制备胃寒证小鼠模型,采用经典的小鼠热板法,灌胃不同剂量吴茱萸水提物,观察其镇痛及伴随毒副作用,检测血清ALT,AST,PGE2,NO,NOS,MDA,SOD,GSH,GSH-Px,BUN,CR及肝脏ALT,AST;并通过相关的毒性反应积分表,记录小鼠的伴随毒性症状.吴茱萸水提物在药后30min有明显的镇痛作用,60min达到......

    作者:李晓宇;孙蓉 刊期: 2015- 14

  • 毒理基因组学及其在中药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毒理基因组学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并在中药安全性研究中应用日渐广泛.毒理基因组学技术可从全基因组水平考察机体暴露于毒物后的系统变化,被广泛用于毒性生物标志物发现、毒性机制及毒性预测等研究.该文简要总结了毒理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并着重综述了其在揭示中药毒性作用机制、发现潜在毒性标志物、研究配伍毒性规律等中药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练雪萍;艾妮;陆晓燕;范骁辉 刊期: 2015- 14

  • 双黄连注射液致类过敏物质筛选研究

    采用小鼠类过敏反应检测模型,以双黄连注射液(SHLI)为例,对双黄连注射液的中间体提取物、中间体的逐级萃取组分或成分进行类过敏反应筛选,确定双黄连注射液的主要致类过敏物质.结果显示双黄连注射液的3个中间体(黄芩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连翘提取物)中,连翘提取物致类过敏反应的作用较强;连翘提取物的致类过敏反应主要与其中极性较大的组分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此部分极性物质成分中所包含的连翘酯苷A和牛蒡苷可......

    作者:易艳;张宇实;李春英;赵海誉;肖红斌;李桂琴;卢禹婷;韩佳寅;赵雍 刊期: 2015- 14

  • 三七总皂苷制剂致类过敏反应的相关机制研究

    探究三七总皂苷制剂诱发类过敏反应的病理特点以及致类过敏反应的物质基础.采用小鼠类过敏试验模型,适应性饲养1d后,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5个实验组,分别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三七总皂苷制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一次性静脉注射含0.4%伊文思蓝(EB)的相应受试物,给药30min后,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蓝染数,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EB渗出量.另做2批动物,只给予相应的受试物,30......

    作者:俞婷婷;李杰;赵佳伟;张亚欣;李丹丹;梁爱华;刘冠萍;高杉;高月 刊期: 201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