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27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川芎挥发油是由中药川芎经蒸馏或萃取获得的低极性、挥发性组分,是川芎的主要药效成分.川芎挥发油主要含有苯酞、烯萜醇与脂肪酸类化合物,不同产地及提取工艺获得的川芎挥发油含量与成分不同,药效也有差异.研究发现,川芎挥发油具有镇痛镇静、改善血管功能、保护神经细胞、解热等药理作用,同时川芎挥发油毒性较低,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川芎挥发油研究成果丰硕,但存在评价标准不统一,药理学与药物化......
作者:杜旌畅;谢晓芳;熊亮;孙晨;彭成 刊期: 2016- 23
-
不同中药渣对紫苏生长及酚类物质的影响
中药渣营养成分丰富,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原料,可以发酵成优质的有机肥,但是目前中药渣多数被当作生活垃圾处理,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污染了环境,而且还造成资源的浪费.针对上述情况,该文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中药渣对紫苏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中药渣均能促进紫苏生长,其促进生长作用的大小顺序为丹参渣>麦芽渣>连翘渣>白术渣>丹皮渣、苦参渣,其中丹皮渣和苦参渣处理组与CK对照相比......
作者:陈美兰;申业;周修腾;李鹏英;杨光 刊期: 2016- 23
-
花蕾期延长型金银花挥发性成分研究
以传统金银花品种大毛花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比较花蕾期延长型北花1号品种金银花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北花1号39种,大毛花33种,二者共有成分20种.北花1号在醇类、烃类含量上显著高于大毛花,而在酮类含量上显著低于大毛花,其中烟酸甲酯,棕榈酸甲酯,苯乙酮,己酸等20种化合物只在北花1号品种检测到.......
作者:张静茹;白根本;李卫东;张忠爽;顾金瑞;张彩桥 刊期: 2016- 23
-
改良措施对农田土壤微生态及人参存苗率的影响
该文研究土壤消毒、绿肥回田、施肥过程中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变化,初步建立农田土壤改良方法,保证农田栽参的顺利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壤消毒、消毒+绿肥回田及消毒+绿肥回田+施肥处理后农田土壤理化性状、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果表明改良措施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细菌多样性,改变细菌群落的组成.消毒+绿肥回田+施肥的综合措施降低移栽参苗死亡率.该研究表明土壤消毒、消毒+绿肥回田、消毒+绿肥回田+施......
作者:董林林;徐江;牛玮浩;高月;张乃嘦;藤原直树;李西文;陈士林 刊期: 2016- 23
-
稀土元素镧对丹参活性物质积累及其合成途径中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该文研究了镧对丹参毛状根中活性物质积累及其合成途径中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揭示土壤因子镧影响丹参药材品质形成的环境机制奠定基础.采用HPLC测定丹参毛状根中活性物质含量;采用Tiangen多糖多酚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RNA,采用Takara反转录试剂盒合成cDNA,采用PCR荧光定量试剂盒进行实时定量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镧处理对丹参毛状根内丹参酮类和酚酸类的积累表现出显......
作者:边丽华;邹琳;周冰谦;刘伟;周洁;王晓 刊期: 2016- 23
-
基于微混合器的连续混合技术在丹参醇沉过程中的应用
连续制药是国际制药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该研究采用膜分散法实现了丹参醇沉中加醇过程的连续化,考察了乙醇和浓缩液流量,以及醇料比等因素对醇沉效果的影响.乙醇和浓缩液流量增加能提高酚酸类活性成分的保留率,降低总固体去除率.醇沉上清液中活性成分纯度主要受到乙醇和浓缩液流量比影响.该研究中连续流动加醇的混合效果与工业醇沉相当.以膜分散混合器实现连续加醇,具有放大容易,单位体积处理量大,加醇过程稳态易控等......
作者:龚行楚;申基琛;瞿海斌 刊期: 2016- 23
-
基于UPLC-ESI-MS/MS的何首乌中12种真菌毒素污染检测
通过测定何首乌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含量,探讨其致肝毒性原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何首乌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赭曲霉毒素A,B,T-2毒素,HT-2毒素,伏马毒素B1,B2,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共12种真菌毒素的含量.样品采用改良的QuEChERS方法提取,使用WelchUltimateXBC18色谱柱(4.6mm×l00mm,2.5μm)分离,甲醇-含0.1%乙酸......
作者:李春;苏晓;冯伟红;李娆娆;刘晓谦;李鹏跃;王智民 刊期: 2016- 23
-
麦芽炒香过程中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仅从麦芽中淀粉酶、麦黄酮等“有效成分”的角度并不能科学阐释炒麦芽“消食化滞”作用较生麦芽更强的作用机制,该实验采用HPLC测定麦芽炒制过程中麦黄酮、槲皮素、山柰酚、儿茶素、阿魏酸等传统“有效成分”及5-羟甲基糠醛、丙烯酰胺等“无效成分”的含量,运用HCA,PCA,PLS-DA分析炒制过程中“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HCA,PCA方法能将在不同温度下炒制的麦芽分为4类,PLS-D......
作者:杨华生;谭丽霞;吴维刚;黎晓丽;闻丽珍;吴璐 刊期: 2016- 23
-
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布洛芬的药动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考察不同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布洛芬的药动学及体内外相关性.以经典促渗剂氮酮为对照,分别制备含不同中药挥发油(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和肉桂挥发油)的布洛芬凝胶剂,大鼠腹部给药,考察不同挥发油对布洛芬的透皮促渗效果.与不加促渗剂的对照组相比,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肉桂挥发油和氮酮促渗布洛芬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61.87%,171.05%,151.37%,148.66%.采用反卷积法分别对3种中药挥......
作者:蒋秋冬;吴叶鸣;张会;刘培;陈军;段金廒 刊期: 2016- 23
-
“辨状论质”看中药材苦杏仁走油
通过苦杏仁走油前后的质量比较,探讨苦杏仁走油变质现象的感官判别及其物质内涵.该研究对苦杏仁样品走油前后的脂肪油含量、酸值、过氧化值进行了测定,并采用HPLC,GC-MS分别检测了苦杏仁苷、苦杏仁脂肪酸等.利用电子感官仪器(色度仪、电子鼻)量化并对比苦杏仁样品走油前后的颜色、气味;同时与上述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苦杏仁走油后颜色由黄白变棕黄,出现酸味;苦杏仁苷含量下降,酸值、过氧化值显著增高,脂......
作者:拱健婷;赵丽莹;Rudolf Bauer;米文娟;李阳;李佳慧;任智宇;徐东;赵婷 刊期: 2016- 23
动态资讯
- 1 大孔树脂吸附纯化中药复方特性研究
- 2 基于指纹相似度的药物-靶点相互作用预测
- 3 蚂蟥不同月龄口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研究
- 4 醉鱼草化学成分研究
- 5 基于亲缘关系的中药药性研究
- 6 长白落叶松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 7 仙方活命饮配合常规疗法治疗颌骨放射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 8 HPLC测定五虎散中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
- 9 芍药苷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10 新疆地区药用红花的高光谱特征研究
- 11 薄层扫描法测定活血通络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 12 海藻中溴酚化合物的蛋白酪氨酸磷脂酶1B抑制活性研究
- 13 天麻促智颗粒的脑保护机制研究
- 14 白藜芦醇对缺氧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15 《新编中药志》评介
- 16 DNA条形码技术在动物类药材熊胆粉及其混伪品鉴定中的应用
- 17 静滴双黄连粉针剂致过敏1例
- 18 市售姜黄中挥发油的含量测定及挥发油β-环糊精包结工艺研究
- 19 HPLC-QqQ-MS测定珠子参中5种皂苷类的含量
- 20 阳春砂仁植株新株萌发与叶枯病发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