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首页>中国中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际药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医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药杂志2016年第03期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框架:Ⅰ/Ⅱ/Ⅲ类途径的构建

金锐;黄建梅;王宇光;张冰

关键词:中药, 西药, 联合用药, 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 安全性
摘要: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是国内医疗界和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对于这种联用所带来的中西药相互作用问题,虽然已经有很多文献报道和学术意见,但大多关注某些具体因素,而始终缺少框架性的认识,影响了临床合理性评价.实际上,临床治疗实践中药物相互作用的推断思路更为广泛和实际,且强调全局观念.基于此,该文系统梳理现有资料和大量实例,切人发生学背景(相互作用发生的环境和作用方式),将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纲领性地分为三大类重要且相互独立的途径.其中,“Ⅰ类途径”定义为体内或体外直接接触后的物理或化学反应,例如中西药物注射剂的联用(体外作用)、溴化物与含朱砂中药的联用(体内作用),此类相互作用的评估方法可能是广义酸碱反应理论.“Ⅱ类途径”定义为以药物代谢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为中间媒介的相互作用,例如活胃胶囊与阿司匹林的联用(吸收环节)、含香豆素类中药与甲磺丁脲的联用(分布环节)、甘草与苯巴比妥的联用(代谢环节)、山楂与呋喃妥因的联用(排泄环节),现有药代动力学理论可作为此类途径的评估方法.“Ⅲ类途径”定义为通过药理效应或生物学通路的协同或拮抗产生的相互作用,例如丹参与华法林的联用(协同作用)、麻黄与胍乙啶的联用(拮抗作用),中西药复方制剂与同类西药的重复应用也属于此类.大通路视角下的受体竞争理论可能是此类相互作用的评估方法.综上,提出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框架,为中西药物联用实质研究提供全局思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