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27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甘草制剂导致不良反应93例病例分析
甘草是临床常用中药,以甘草或甘草提取物为主要成份的产品,早已扩展到药品、食品之外的化妆品领域.随之而来的是,有关甘草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报道,亦愈来愈多.该文从文献报道的病例资料出发,分析与甘草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的特点,提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具体措施,为临床合理运用甘草制剂提供参考.......
作者:毛敏;李伟;王巍;汪蜀霞;陆进;常章富 刊期: 2013- 21
-
“血清药物化学-药代(效)动力学-系统生物学”三维整合体系研究中药复方的构建及其在茵陈蒿汤分析中的应用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宝贵财富,多成分、多靶点是其特色和优势所在.然而中药复方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不清,量-效关系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已成为其深入研究的瓶颈,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这需要整合中医药理论、现代分析及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复方研究新模式.该文扼要介绍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系统生物学理论及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血清药物化......
作者:张爱华;孙晖;闫广利;韩莹;王喜军 刊期: 2013- 21
-
黄淮平原半夏资源濒危与产地变迁
通过实地踏查,走访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对黄淮平原野生半夏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该地区野生半夏变迁原因;调查发现黄淮平原野生半夏资源匮乏,近于绝迹;黄淮平原长期以来的化学耕作导致该地区野生半夏的濒危.......
作者:穆二廷;周建理 刊期: 2013- 21
-
从复方枣仁胶囊的综合评价引发中药上市后临床研究的思考和启示
该研究通过对复方枣仁胶囊国内外上市后有效性、安全性临床研究信息进行全面回顾与分析,提出该制剂有一定疗效,但现有临床研究证据的质量有待提高.目前上市后临床研究提示用药后可能出现寒战发热、头晕、恶心、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并有超大剂量服用后引起迟发性锥体外系反应的个案病例报告;加拿大卫生部还通报了该方中左旋四氢巴马汀可能引起孕妇肝损害的风险.该研究同时还总结了该制剂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点、影......
作者:青山;高林;张力;贾建平;刘新民;季绍良;杨晓晖 刊期: 2013- 21
-
基于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用于解毒祛瘀滋阴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干预作用的研究
该文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经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探讨SLE发病及药物作用机制.利用正交偏小二乘法(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OPLS)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发现对照组、SLE模型组、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组和醋酸泼尼松治疗组的代谢图谱存在较明显......
作者:胡金波;谷恒存;丁志山;姚立;范永升;丁兴红 刊期: 2013- 21
-
醒脑静口服制剂中冰片在脑缺血及假手术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药物动力学研究
为了研究醒脑静中冰片在脑中风病理状态脑和血中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脑中风对冰片透过血脑屏障能力的影响.该实验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再灌注法建立并选取脑中风模型大鼠,并设立假手术组,灌胃给予醒脑静混悬液,不同时间点采血后进行GC测定,以Kinetica软件拟合,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在脑中风状态下的脑、血的Cmax为(1.82±0.825),(1.35±0.43)mg·L-1,AUC0-t为(123......
作者:徐攀;杜守颖;黎迎;陆洋;白洁;郭青丽 刊期: 2013- 21
-
脑微透析与自动采血技术联用研究丹参素的药动学特性
通过微透析法联合自动采血技术研究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微透析探针植入大鼠侧脑室,连续收集静脉注射丹参素后的透析液样品及血液样品,采用LC-MS/MS测定丹参素浓度,经回收率校正后,用WinNonlin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静脉注射丹参素后,丹参素在血液中、脑内的K分别为0.04,0.018min-1,t1/2为16.64,58.76min,AUC0-t为812.59,51.19mi......
作者:吉恋英;杨志宏;候丛颂;孙晓波 刊期: 2013- 21
-
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咖啡酸、绿原酸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该研究建立大鼠血浆中咖啡酸、绿原酸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用于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6只SD大鼠,单剂量静脉注射(4mL·kg-1)灯盏细辛注射液,以替硝唑为内标,用LC-MS/MS测定给药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用DAS1.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咖啡酸、绿原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28μg·L-1(r=0.9981),3~384μg·L-1(r=0.9987).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日内......
作者:戴国梁;马世堂;刘史佳;程小桂;臧雨馨;居文政;谈恒山 刊期: 2013- 21
-
基于ITS序列的藏药“川布”的分子鉴定研究
目的:对常用藏药川布进行品种整理.方法:野外实地考察,经典分类学鉴定,植物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确定西藏产川布的2种基原植物为大戟科大戟属的高山大戟Euphorbiastracheyi与大果大戟E.walli-chii;前期基础工作表明,在甘肃藏区所使用的川布,基原植物为甘肃大戟E.kansuensis;序列分析显示,高山大戟E.stracheyi与大果大戟E.wallic......
作者:杨耀华;赵志礼;嘎务;米玛;孟千万;倪梁红 刊期: 2013- 21
-
白脉散有效成分组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神经干细胞(NSCs)具有替代及修复受损神经组织的作用,研究发现能够通过调控NSCs内环境诱导其增殖分化,重塑神经功能,从而修复脑卒中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损伤.本实验研究了蒙药白脉散有效成分组(BMECG)激活NSCs增殖的药理学作用.通过建立体内外2种损伤模型,模拟脑卒中神经病变,分别利用流式细胞术、行为学检测、Nestin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BMECG的脑保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BMECG能够显著......
作者:刘庆山;陈小玉;庄述娟;李克琴 刊期: 2013- 21
动态资讯
- 1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中药干预进展
- 2 中药临方制剂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策略
- 3 淫羊藿苷在不同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中肠道吸收代谢研究
- 4 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变异规律
- 5 基于低共熔溶剂法提取夏枯草中总黄酮:一种新型绿色合成溶剂的应用
- 6 白桦脂酸在大鼠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 7 环境因子对紫苏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影响研究
- 8 冷水七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 9 美国AHRQ《评估患者结局的注册登记指南(第2版)》解读
- 10 基于pH信号通路的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机制的研究
- 11 常用藏药“松蒂”(篦齿虎耳草)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 12 淫羊藿组分缓释制剂的研究
- 13 大鼠脑纹状体微透析法研究天王补心方剂中桔梗的应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变化的相关性
- 14 HPLC法测定头花蓼及制剂热淋清颗粒中槲皮苷的含量
- 15 干旱胁迫下苍术幼苗生理特性变化研究
-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
-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叶不同采收期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
- 18 蚂蝗七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 19 三七水浸液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化感作用
- 20 紫草提取物对MCF-7细胞及小鼠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