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27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不同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种群结构的比较分析
为探讨不同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种群结构的差异,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来自慈利、略阳和遵义3个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鉴定,共分离得到152株内生真菌,分属于8个属,其中Phomopsis,Diaporthe,Alternaria为3个产地内生真菌共有属,各产地的优势种群不同.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的组成结构上存在差异;多样性及均匀度分析表明,慈......
作者:梁雪娟;张水寒;张平;彭菲;柯健;糜亚男 刊期: 2014- 02
-
镰刀菌诱导结香对白木香叶内生真菌分布和群落构成的影响研究
为了研究沉香形成前后白木香叶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分布和群落构成,采用石蜡永久制片法观察白木香叶组织显微结构,细胞化学法确定内生真菌的分布.通过改良的CTAB法对白木香进行总DNA提取,利用真核生物通用引物同时对植物和内生真菌rDNA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构建内生真菌rDNAITS文库,RFLP分析和序列测定,用PUAP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构建大简约树.结果表明:镰刀菌诱导结香前后,白木香内生真菌......
作者:高晓霞;周伟平;王磊;章卫民;严寒静 刊期: 2014- 02
-
纤维素酶转化朝藿定B制备箭藿苷B的研究
该实验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朝藿定B以制备箭藿苷B.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pH、温度、反应时间、酶用量、底物的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L9(34)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MS,1H-NMR,”C-NMR鉴定水解产物.结果表明,酶解反应的适条件为温度50℃,反应介质(pH5.6)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底物质量浓度20g·L-1,酶与底物质量比3∶5,反应时间24h,反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646.23,核......
作者:徐凤娟;孙娥;张振海;崔莉;贾晓斌 刊期: 2014- 02
-
基于多指标成分同时检测的六味地黄浓缩丸溶出度测定
以没食子酸、马钱苷、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为指标,筛选溶出度测定条件,建立六味地黄浓缩丸多指标成分的溶出度测定方法,计算并绘制累积溶出曲线,再通过相似因子(f2)比较不同厂家产品的溶出度差异.结果显示,佳的溶出度测定条件为采用桨法,以250mL0.1mol·L-1盐酸为溶出介质,转速100r·min-1.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中4种成分的溶出曲线相似因子f2大多小于50,表明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溶......
作者:罗云;郝伟伟;张婧;梁新丽;赵国巍;杨明;廖正根 刊期: 2014- 02
-
止痛微乳制剂制备与处方优化
该实验以临床经验方止痛方为模型药,以方中挥发油部分作为油相,水煎液作为水相制备了止痛微乳.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利用微乳电导率变化与其构型改变相关的特点,绘制了微乳体系水的百分量与电导率变化的曲线和微乳精细伪三元相图,确定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之后利用设计中的D-混料设计,以微乳粒径和表面还张力为考察指标优化了止痛微乳处方,后测定了止痛微乳的部分理化参数,并初步......
作者:王琼;兰颐;陈岩岩;戴新源;安静;王文平;赵博琛;刘娜;张烨雯 刊期: 2014- 02
-
提取动力学模型的简化及黄芩总黄酮模型适应性研究
由于中药材饮片存在形状不规则的问题,故该文对先前推导的中药通用提取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简化,将公式中较难确定的药材粒径这一参数融合在终参数a中.减少药材粒径的直接测定能够增加模型的准确性,扩大模型的适用范围,并且和实际生产情况更加接近,终建立了简化后的模型公式以及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以黄芩中总黄酮为测定指标,对水煎煮法提取黄芩中总黄酮对该模型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黄芩总黄酮质量浓度......
作者:陈杨;张晋;倪健;董晓旭;徐梦洁;豆浩然;申明睿;杨博迪;付京 刊期: 2014- 02
-
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制备研究
制备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以丹酚酸组分与大豆磷脂的复合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其工艺参数,结果可得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制备的佳条件为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反应时间3h,反应物质量浓度5g·L-1,药物与磷脂的反应投料质量比1∶1.5,反应温度40℃.所制备的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在水和不同pH缓冲液中的油水分配系数得到较大提高,DSC,XRD,FTIR等物相分析结果表明丹酚酸组分以无定......
作者:陈小云;张振海;刘丹;郁丹红;孙娥;贾晓斌 刊期: 2014- 02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四诊客观化专家共识
为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四诊客观化应用进程,加强临床研究证候测量的质量控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分会主办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证候测量客观化专题研讨会于2013年11月1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医证候测量与四诊客观化领域专家以及有关管理部门人员,共同就中医药临床研究特别是新药注册研究中证候测量与四诊客观化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相关标准法规制定、质量控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就中医新药临床......
作者:胡镜清;任德权;刘平;蒋健;元唯安 刊期: 2014- 02
-
中药炒焦物质基础及其质量评价研究思考与实践
中药炒焦后原有的有效或指标成分破坏或降低,但药理作用并不降低或有所增强,现有的有关物质基础的研究不能解释炒焦后药物的性味与功效等的变化.同时,对炒焦饮片的质量评价缺乏具有客观、专属性的评价指标,不能反映中药炒焦饮片的特点.因此如何打破炒焦研究的瓶颈,进一步创新、深入地研究中药炒焦物质基础,是业内学者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结合前期研究发现,提出通过对Maillard反应的研究来阐明炒焦物质基础及原理和......
作者:刘玉杰;仲瑞雪;杨添钧;王茹茹;吴纯洁 刊期: 2014- 02
-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须知
......
作者: 刊期: 2014- 02
动态资讯
- 1 中国历代本草学家的地理分布:兼论徽沪杭苏4个本草学家分布中心产生的原因
- 2 白附子加压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变化的研究
- 3 藏药佐太安全性研究及其复方当佐的临床安全观察初探
- 4 天麻促智颗粒的脑保护机制研究
- 5 《中国中药杂志》第六届中医药青年学者沙龙——中医药现代研究:多学科视角下的思考
- 6 羊耳菊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 7 白芷水溶性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淋清胶囊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 9 中药苍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 10 半夏试管块茎银染mRNA差异显示条件的建立及优化
- 11 羌活属植物在不同海拔引种的生态适宜性研究
- 12 脉炎宁透皮贴剂成型工艺及体外透皮释放研究
- 13 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个案文献计量学分析
- 14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快速筛检莲子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水平
- 15 板蓝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 16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山茱萸次生代谢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
- 17 醋炙元胡工艺改进
- 18 梅花鹿骨提取物中2个新多肽的分离与鉴定
- 19 云南石仙桃化学成分的研究
- 20 中药七情合和理论的发展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