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27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红花黄酮醇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黄酮醇合酶(flavonolsynthase,FLS)是黄酮化合物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本文在红花转录组测序结果中获得中间序列的基础上,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我国传统中药材红花花瓣中克隆到黄酮醇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该基因全长1201bp,开放阅读框1011bp,编码336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红花FLS基因编码氨基酸与同属菊科植物氨基酸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其中与金光菊的亲缘关......
作者:杨文婷;刘秀明;万秋;姚娜;王南;张雪萌;焦重达;李海燕;李校堃 刊期: 2015- 04
-
蚯蚓粪中放线菌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蚯蚓粪中的放线菌,采用琼脂块法初步研究了蚯蚓粪中放线菌的抗菌活性,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抗菌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从蚯蚓粪中共分离到放线菌26株,其中16株对指示菌株有抗菌活性,占分离放线菌总数的61.54%;菌株QYF12,QYF22对藤黄八叠球菌Micrococcusluteus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7,31......
作者:汪学军;闫双林;闵长莉;杨艳 刊期: 2015- 04
-
不同气候区丹参生物量、有效成分变化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通过在陕西境内由南向北的3种典型气候区以及过渡带布设22个试验区,将同一种源丹参种苗于春季栽植于上述试验区,统一规范人工栽培管理,采用HPLC检测样品的二萜醌类成分(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并测定生物量数据(根长、分根数、根直径和根干重).由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平台和陕西省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获取试验区的降雨量、年均温、昼夜温差等10个关键农业生态气象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同一......
作者:张辰露;梁宗锁;郭宏波;刘景玲;刘岩;刘峰华;魏良柱 刊期: 2015- 04
-
药用牡丹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对收集的31份不同产地药用牡丹种子进行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生根率及发芽率等指标的测定,通过SPSS分析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生根率、发芽率及净度作为主要参考指标,生活力、千粒重、含水量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并结合实际生产,将药用牡丹种子分为3个等级,初步制定了药用牡丹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作者:曹亚悦;朱再标;郭巧生;刘丽;王长林 刊期: 2015- 04
-
基于熔解曲线分析技术的鹿茸药材分子鉴别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melting,HRM)是一种主要用于基因分型和突变扫描的分子诊断技术,在中药真伪鉴定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文章将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应用于鹿茸真伪鉴别,利用COⅠ序列,在退火温度为60℃,45个循环数的条件下,建立正品鹿茸药材熔解曲线模型,并筛选确定其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的适宜范围.结果表明,鹿茸药材在模板DNA质量浓度为10~100......
作者:陈康;蒋超;袁媛;黄璐琦;金艳 刊期: 2015- 04
-
ICP-MS对六味地黄多糖部位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溶出特性的研究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建立六味地黄多糖部位中锂(Li)、铍(Be)、硼(B)、钛(Ti)、镁(Mg)、铝(Al)、钒(V)、铬(Cr)、钴(Co)、锰(Mn)、铁(Fe)、镍(Ni)、铜(Cu)、锌(Zn)、镓(Ga)、砷(As)、锶(Sr)、镉(Cd)、锡(Sn)、锑(Sb)、钡(Ba)、汞(Hg)、铊(Tl)、铅(Pb)和铋(Bi)共25种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并对......
作者:胡军华;刘威;仲海洁;李家春;钱俊;黄文哲;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 04
-
萜烯类经皮促透剂对皮肤活性表皮层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该文选择HaCaT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测定萜烯类经皮促透剂对皮肤活性表皮层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机制.选择具良好经皮促透效果的萜烯类化合物,即薄荷醇、柠檬烯、1,8-桉树脑、薄荷酮、4-萜品醇和长叶薄荷酮;采用MTr试验测定萜烯类经皮促透剂的细胞毒性,利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考察不同萜烯类促透剂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萜烯类促透剂对细胞膜电位的改变,同时考察了......
作者:兰颐;王景雁;刘艳;茹庆国;王逸飞;于竞新;吴清 刊期: 2015- 04
-
从蛋白质自组装的角度探析甘草附子配伍减毒机制
甘草与附子配伍有减毒增效的作用.该研究从中药汤剂甘草和附子混煎过程中蛋白质自组装的现象入手,以甘草蛋白和附子主要毒性物质——乌头碱为研究对象,探析甘草附子配伍减毒机制.研究发现经分离纯化后的甘草蛋白在pH5时可通过自组装形成粒径为(206.2±2.02)nm的稳定颗粒,且可与乌头碱形成平均粒径为(238.20±1.23)nm的甘草蛋白-乌头碱稳定颗粒.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发现注射乌头碱单体的小鼠全......
作者:李冰洁;沈勇;廖日滔;高观祯;柯李晶;周建武;饶平凡 刊期: 2015- 04
-
何首乌炮制前后对大鼠肝脏的损伤比较及敏感指标筛选
比较何首乌生品和炮制品对大鼠肝脏损伤作用的差异.以生何首乌、制何首乌75%乙醇提取物按可比生药量(50g·kg-1),连续灌胃给药6周,动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6周后检查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何首乌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实验结果显示生何首乌组大鼠血清ALT,AST,ALP,DBIL,TBIL显著性升高(P<0.05或0.01);IBIL,TBA显著性降低(P<0.05或0.01);制何......
作者:涂灿;蒋冰倩;赵艳玲;李春雨;李娜;李晓菲;贾歌刘畅;庞晶瑶;马致洁 刊期: 2015- 04
-
消癌平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增强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中药消癌平具有抗乳腺癌的药理活性,新辅助化疗近年来在乳腺癌治疗中广泛开展,然而消癌平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机制尚未见文献报道.选择66例接受乳腺癌择期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所有患者在术前接受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方案的新辅助治疗,而治疗组患者还在此基础上联用消癌平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1次/d)进行辅助治......
作者:阮立为;邓甬川 刊期: 2015- 04
动态资讯
- 1 中药及其制剂苦味评价方法的建立
- 2 加拿大红豆杉针叶中一个新的双黄酮化合物
- 3 黄芩苷对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 4 HPLC-ELSD测定平贝母中贝母素甲的含量
- 5 麝香酮的2种不同包合物及脂质体载体经皮扩散比较研究
- 6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成药情况分析
- 7 黑鳗藤中三萜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 8 双花颗粒调脂作用实验研究
- 9 丹参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 10 长尾粗叶木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 11 10409例丹红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医院中监测研究
- 12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参麦注射液临床安全性评估
- 13 吴茱萸次碱通过抑制Notch1/eIF3a信号通路保护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
- 14 气滞胃痛颗粒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研究及多成分定量分析
- 15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沙棘总黄酮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研究
- 16 大鼠灌胃朱砂与复方牛黄消炎胶囊后汞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17 中药中砷的形态分析
- 18 金丝桃苷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 19 乌灵菌粉对慢性癫痫大鼠诱发记忆再现障碍的作用机制
- 20 黄连药材加工方法与商品规格等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