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27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中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际药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医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第4期文章
  •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快速筛检莲子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水平

    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ic-ELISA)快速筛检“药食同源”中药-莲子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污染水平,并采用超快速液相串联质谱(UFLC-MS/MS)进行结果确证.通过基质匹配,AFB1在0.171~7.25μg·L-1线性关系良好(R2>0.978),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9μg·L-1,加样回收率为74.73%~126.9%,RSD<5%,检测限(IC10)为0.128......

    作者:褚先锋;豆小文;孔维军;杨美华;赵翀;赵明;欧阳臻 刊期: 2015- 04

  • 一株拟茎点霉属中新的色原烯及其肿瘤细胞抑制活性研究

    为了研究拟茎点霉属真菌HCCB03519的大米发酵产物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成分,对其进行了化学研究和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分析.从其乙酸乙酯浸提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phomochromene(1),6-羟基蜂蜜曲霉素(2),6-羟基-5-甲基蜂蜜曲霉素(3),nectriapyrone(4),chermesinoneA(5),chermesinoneB(6),pomopxanth......

    作者:杨志钧;殷瑜;戈梅 刊期: 2015- 04

  • 配伍甘草对大黄泻下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大黄是一味常用大宗药材,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蒽醌类物质为其泻下作用主要活性成分,中医认为大黄泻下峻猛为大黄的毒性.有着“国老”美誉的甘草,一直被认为是解毒圣药,缓和药性,调和诸药.该文将大黄配伍甘草减毒作用分为煎煮过程、肠道代谢2个环节,分别从化学成分、肠道菌群、Ⅰ/Ⅱ相代谢、药物转运方面综述近年来大黄配伍甘草减毒的研究进展.二者配伍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甚至有相左的结果出现,有待深入......

    作者:苏彬;李晓波 刊期: 2015- 04

  •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不仅起到去除其非药用部位以净制、终止其生理生活状态以利于干燥等目的,同时通过适宜的加工方法,可促使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的大保留、毒性成分的有效降低、化学成分间的相互转化等物理化学变化.因此,基于传统经验形成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赋予了中药材性状、规格、品质、药性等诸多内涵,蕴涵着丰富的科学道理.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作者:陈林伟;秦昆明;朱艳汇;蔡皓;李伟东;蔡宝昌 刊期: 2015- 04

  • 丹参及其主要成分保肝作用的研究进展

    丹参是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丹参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传统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近来研究显示,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醋氨酚、酒精等制备的肝损伤模型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文对丹参的保肝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系统总结与展望.......

    作者:袁媛;吴芹;石京山;陈修平 刊期: 2015- 04

  •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中医药研究的新策略

    证候和方剂是中医学的2个关键科学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医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的科学性和临床的有效性是中医药科学价值的具体体现.然而,中医证候的模糊性及方剂的复杂性极大地限制了方剂的效应评价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如何解决证候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关的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是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中医方证代谢......

    作者:张爱华;孙晖;闫广利;王萍;韩莹;王喜军 刊期: 2015- 04

  • 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虽然伴随着一定的质疑,但基因工程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显示了其在应对粮食短缺等全球性问题上的出色作用和巨大潜力.药用植物同样面临着资源匮乏、生长环境恶化、种质衰退等一系列问题,使药用植物传统种植和采集模型受到极大的挑战.基因工程技术由于可以赋予传统植物新的特性从而给药用植物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和曙光.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来提高药用植物的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的能力,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增加药用植物中活性物......

    作者:滕中秋;申业 刊期: 2015- 04

  • 黄连和吴茱萸配伍现代研究进展

    黄连和吴茱萸在传统临床应用中,常按不同比例配伍用于各种胃热、胃寒证,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及分子药理学理论的发展,黄连与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得到比较充分的研究.该文主要采纳Pubmed中收录的文献,尤其侧重国际同行的研究成果以及黄连与吴茱萸中主要化学成分组分配伍的研究进展,从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及生物药剂学研究等方面阐述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应用的科学性,展望了黄连和吴茱......

    作者:邱超;崔元璐;齐学洁;姜恒丽;王强松 刊期: 2015- 04

  • 变温层积过程中华重楼种胚后熟生理生化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测定变温层积处理过程中华重楼种子胚形态发育进程和体内SOD,POD,CAT,MDH,G-6-PDH5种酶活性的变化,探究华重楼种子从休眠状态到解除休眠状态过程的酶调控机制.结果显示,华重楼种胚在经过40d左右的暖温层积(18±1)℃之后,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同期种子内在代谢活动显著加强,开始进入生理后熟阶段.在层积第60~80天种子基本完成形态后熟,尔后转入低温层积(4±1)℃后进一步促进......

    作者:李昭玲;童凯;闫燊;杨华;王巧;唐勇斌;邓孟胜;田孟良 刊期: 2015- 04

  • 民间药星宿菜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民间药星宿菜疗效确切,使用广泛,为发掘这一民间药资源,该文建立了该药形态组织学方面的标准.笔者通过观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利用常规生药制片技术制片并鉴别组织构造特征等方法对其进行品种鉴别.形态观察发现植物叶的着生方式及雄蕊与雌蕊的特点可以作为《中国植物志》的完善补充.药材外观性状为全草类药材特点,主要包含根茎、茎及叶.首次报道的显微组织研究表明,根茎、茎、叶横切面、叶表面观及药材粉末特征明显且具有......

    作者:吴志瑰;付小梅;胡生福;裴建国;葛菲;褚小兰;范崔生 刊期: 201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