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272/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6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272/R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基于谱效相关的何首乌抗血小板聚集药效物质研究
应用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并结合化学指纹图谱进行谱效相关分析,探索何首乌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物质.采用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法进行检测,何首乌50%乙醇提取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于10%或90%的乙醇提取物,超声提取优于回流提取.对正交试验的不同提取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抑制率在32.03%~74.56%.谱效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反式二苯乙烯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儿茶素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相......
作者:何琴;涂灿;王伽伯;刘振杰;沙孟晨;张乐;李春雨;肖小河 刊期: 2017- 09
-
以质量常数为核心的黄芩饮片等级评价研究
通过测量22批黄芩饮片形态指标和成分指标,计算质量常数,建立一种新的黄芩饮片规格等级评价方法.黄芩饮片的质量常数范围是0.04~0.49,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划分若干等级,如果划分为3个等级,则一级黄芩饮片质量常数≥0.39;二级黄芩饮片质量常数<0.39且≥0.24;三级黄芩饮片质量常数<0.24.研究表明质量常数能够同时表征外观形态和内在质量,是综合性等级评价指标,能够量化的、明确的、客观的划分商......
作者:邓哲;章军;焦梦姣;钟文;崔文金;程锦堂;陈莎;王跃生;刘安 刊期: 2017- 09
-
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药一证分析研究
该文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共搜集有效病例276例,纳入处方625首,进行了5种证型的症候群及药-证分析.结果显示:芳香苦寒药物合用,喜运脾不喜补脾,善用理气之药是李教授治疗该病的主要用药特点.提示:临床在治疗该病时,除养阴活血的传统治疗外,可辨证采用化浊解毒、醒脾行气之法,为中医药治疗该病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刘小发;李佃贵;刘建平;杜艳茹;白海燕 刊期: 2017- 09
-
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泻白散类方配伍规律研究
为探讨泻白散类方组方配伍规律,该研究搜集整理古今泻白散类方,运用无尺度复杂网络方法,以及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泻白散类方用药配伍特点,核心方药,以及药性气味相关性进行分析.无尺度复杂网络结果显示泻白散类方是以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为核心,与加味药物形成的复杂网络配伍关系;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泻白散类方核心药物主要有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芩、桔梗、知母、杏仁等,并形成相应药对及药......
作者:王鹏丽;范玉浩;范欣生;王崇峻 刊期: 2017- 09
-
经典名方研发策略
经典名方是中药方剂的杰出代表,是历代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中医药伟大宝库中精华的部分.为支持经典名方开发,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先后发布了相关鼓励性政策.但是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目前还未能形成统一的共识和标准,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作者讨论了经典名方的注册要求,提出了经典名方遴选的具体指标、处方和剂量的确定依据、生产工艺的筛选方法,以及临床定位的基本原则,以期抛砖引玉,为经典名方的开发和政......
作者:陈畅;程锦堂;刘安 刊期: 2017- 09
-
中药制剂质量的影响因素探析
中药制剂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适用于应用的剂型,其质量的好坏牵涉原料药到成品当中的每一个环节.近年来有关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面临的质量问题也愈发突出.为此,笔者从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诸多因素出发,在探析其如何影响制剂质量的基础上,阐明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期为开发“安全、有效、可控”的现代化中药提供参考.......
作者:刘莹;封亮;贾晓斌 刊期: 2017- 09
-
中药新药注册申请过程中药学研究如何适应“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要求
2015年8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为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确立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方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随之于2015年11月11日颁布了“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2015年第230号),明确“对新药的临床试验申请,实行一次性批准,不再采取分期申报、分期审评审批的方式;申报临床试验的新药重点审查......
作者:金芳 刊期: 2017- 09
-
中韩两国参类产品贸易竞争力对比研究
人参是中国的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素有“百草之王”称号.以人参为代表的参类产品在世界各国享有盛誉,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的生产.中国与韩国均为参类产业大国,对两国的参类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改进中国参类产业.该文研究海关数据和COMTRADE数据库参类产品贸易相关数据,对中韩两国参类出口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韩国参类产品的竞争力高于中国,韩国参类......
作者:辛敏通;杨光;唐晓晶 刊期: 2017- 09
-
黄芪道地药材辨状论质观的演变及其特点
“辨状论质”是一种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也是市场上“看货评级,分档议价”的依据.黄芪作为著名的常用中药,该文对黄芪辨状论质观的发展与形成进行了本草学考察.黄芪道地药产区相继经历了较大的变迁,唐代以前主要产于甘肃及川甘毗邻区域,唐宋时期转移至山西.黄芪系统辨状论质观,包括了形“直如箭杆”,质地“柔软如绵”,断面“金井玉栏”,味甘具豆腥气等主要特征,从宋明时期开始形成并一直沿用至今.黄芪系统的......
作者:彭华胜;张贺廷;彭代银;程铭恩;查良平;黄璐琦 刊期: 2017- 09
-
桔梗质量评价的沿革与变迁
桔梗为止咳化痰平喘类常用中药,历代本草非常重视对其质量的评价.该文对历代本草中桔梗的质量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桔梗有苦桔梗与甜桔梗、南桔梗与北桔梗之分,分布华东地区习称南桔梗,其味苦;分布华北、东北地区习称北桔梗,其味甜.历代本草认为桔梗以味苦者为佳,即华东产质量优良;桔梗在性状上则以根粗长、色白、质坚实、味苦者质优;此外,桔梗的种质、采收加工也影响其质量.该文通过本草文献梳理了桔梗“辨状论质”......
作者:陆海洋;彭华胜;桂双英;彭代银 刊期: 2017- 09
动态资讯
- 1 丙酮对溶栓酶活力的动力学初步探究
- 2 活血益气汤中1个新的异黄酮类化合物
- 3 赤芍中护肝活性物质的筛选与鉴定
- 4 基于网络分析的五味子醇沉工艺优化研究
- 5 信息
- 6 淫羊藿苷对HCY诱导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GRP78表达的影响
- 7 地黄块根膨大发生和驱动的组织观察及激素相关基因的调控分析
- 8 一测多评法建立的技术指南
- 9 HPLC法测定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中苦参碱的含量
- 10 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分析
- 11 HPLC校正因子法同时测定葛根素及其各种注射剂中的5种有关物质
- 12 醋炙元胡工艺改进
- 13 砂炒对波棱瓜子有效成分、致腹泻以及保肝作用的影响
- 14 了哥王生品及2种炮制品的急性毒性比较研究
- 15 从熊胆粉中首次检出沙门菌的报道
- 16 云南傣族药物灯台叶中黄酮类成分
- 17 六味地黄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
- 18 淫羊藿女贞子配伍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研究
- 19 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20 UPLC同时检测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9种成分的含量